前不久,由美国幕后主导、菲律宾单方面挑起所谓南海仲裁案,就在南海仲裁案发生的同时,一张20多年前的旧剧照,以“葛优躺”、“北京瘫”之名而走红网络。某媒体还以此为由头,“晒一晒谁最懒”与观(听)众互动。相对于国人日益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而言,这显然是不和谐的。南海仲裁案虽还算不上“国难当头”,但也足以让每个中国人瞪大眼睛,拭目以待了。以躺着、瘫着、懒着的方式活在当下此时,即便是表面现象,至少不在鼓励提倡之列。
黄国柱
对这种精神上的羸弱颓废现象,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南海仲裁案恰恰为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一定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负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用强悍和血性捍卫共和国的核心利益。真正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个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就是培养尚武精神。
倡导培育尚武精神,首先源于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伴随着海盗行径、强盗逻辑和尚武征服、侵略掠夺的合理性解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惨痛的百年屈辱和深刻的反省。许多有识之士痛感国人尚武精神和海洋意识的缺失,是导致近代衰落和民族屈辱的重要原因。日前网络上播出了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宣传片,配以普京骑熊在森林河流中奔跑的PS图片,并发出警告:不要惹我!十分令人震撼!再相比好莱坞大片中层出不穷的美国英雄们演绎的速度与激情,西班牙斗牛士的凶悍与血腥,我们文化基因中的欠缺显而易见。“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忍字头上一把刀”、“英雄本是傻人为”,以斗鸡、斗蟋蟀,把玩金莲为乐……中华文化不是没有尚武的成分,而是相对比较弱势:匹夫之勇,永远不敌奸诈权术;花脸铁头,永远不敌白面书生;大江东去,往往不敌晓风残月;阳刚粗犷,往往不敌阴柔细腻……从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到昆明火车站的恐怖事件任人宰割的惨剧;从狼牙山五壮士到黄继光、邱少云的被反复质疑恶搞……无以言说的历史和现实都时刻提醒我们,精神的羸弱、英雄主义的缺失曾经是民族精神的致命软肋。西方诸岛国列强的早期全球范围内的侵略掠夺,其实质与维京海盗、索马里海盗的行径并无二致。其崇尚武力、强盗行径直接导致了早期的国家财富积累,一直享惠至今。显然,以尚武为标志的民族精神强悍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命运。大清王朝以马背上的强悍夺天下,最终却以烟床上的羸弱失政权。而以犹太人为主体的以色列却在任人宰杀的二战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成为全民皆兵、令敌生畏的战斗民族。
培育尚武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相关教育宣传部门、军队及国防动员体系、新闻媒体、学校老师、家庭父母……都有宣传倡导培育尚武精神的责任。首先要从我党我军红色资源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把我军战争年代形成的敢打敢拼敢牺牲的战斗精神传承下来。重塑我军英模形象,形成尊重军人、崇尚军旅的深厚社会氛围。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目前有限的国防教育基地及海洋(海军)博物馆的作用,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天津的基辅号航母和深圳的明斯克号航母均购自前苏联,运营日久,面目破旧,都存在维护不够、利用不足的问题。这些实物,与那些用钢筋水泥堆起来的假航母相比,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同日而语。这方面,俄罗斯和美国都有很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培育尚武精神,要重视国防和海洋文化衍生品牌的创意创造。特别要调动各类文化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立志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精神内涵、神形兼备的国防和海洋文化品牌,以弥补我们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仅以瑞士为例,直接用于航海、航空、航天、潜水及陆海空各军、兵种的知名钟表品牌不下百种,还有诸多瑞士军刀之类的军民兼用的著名品牌,行销全球,长盛不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品牌往往都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传承。这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精神,的确需要我们很好地借鉴学习。国防和海洋文化精品的创造,正如国防和海洋意识的形成,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培育尚武精神,防止青少年的“精神瘫痪”,强健体魄是题中应有之义。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比,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大幅减弱。有的地区甚至因体检合格的青年偏少出现征兵难。细究根源,从母亲育儿开始,童年启蒙、体育课设计、营养餐配置、课外负担过重、升学第一导向等等,不一而足。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培育尚武精神的现实迫切性和必要性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梁启超曾有言: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百年虽过,此言仍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日报社原社长)